最近《慶余年2》熱播,除了對劇情的討論,很多人吐槽的就是廣告太多。據媒體報道,《慶余年2》平均每集9個廣告,時長達136秒。有觀眾表示:“《慶余年》前面的廣告真多!。∥沂亲鹳F的極光會員都不能跳過!毕嚓P吐槽甚至一度沖上微博熱搜榜單第一,引發(fā)不少網友的共鳴:“大早上我爸也吐槽了,說廣告太多了。”“前面有廣告可以理解,放到一半插一個真出戲!
這不禁讓人思考:熱播劇加入那么多廣告,觀眾還能買賬嗎?或者說,廣告以什么方式介入影視劇才合適?
廣告收入對于一部影視劇的重要性,是不言而喻的。絕大多數觀眾也默認:既然選擇了追劇,就難免會遇到廣告。有人選擇開視頻網站的會員,來跳過劇集前的長時間廣告;有人不愿意花會員費,如果廣告不是很難看,也不是不能忍受。然而,《慶余年2》之所以引起很多人的吐槽乃至批評,就在于其廣告太多。有觀眾表示,“該劇有大量的貼片廣告,就算是買了VIP也還是有很多廣告”。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觀眾此前“花了會員費就不用再看廣告”的心理預期與底線。
早在2011年,國家廣電總局就發(fā)布過《〈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〉的補充規(guī)定》,要求“播出電視劇時,不得在每集(以45分鐘計)中間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”;一些“限廣令”也對影視劇的廣告問題進行了規(guī)定。不過,這些是針對在電視播出的影視劇的規(guī)定,在視頻網站上如何“限廣”,目前還沒有非常明確的說法。這就需要影視劇制作和播出方,盡量多考慮觀眾的觀感,以免引發(fā)與預期相反的效果。
縱觀近年來的影視劇市場,觀眾并非完全不能接受影視劇廣告,一些有創(chuàng)意、有趣味的廣告,不僅不會讓人厭煩,反而能讓人眼前一亮,甚至為影視劇增添好的效果。比如,有的廣告與劇情內容深度綁定,以“小劇場”的形式來展現廣告,甚至廣告內容與劇中人物還有關聯,劇中角色還來“出演”廣告,實現了“一箭雙雕”的傳播效果。
雖然廣告本來就是商業(yè)行為,但如果廣告形式過于突兀、怪異,廣告數量太多,還是會引發(fā)觀眾的厭煩。觀眾能夠接受的,是“進入”比較自然的廣告。而且,每集之前有一兩個半分鐘內的廣告,尚能被觀眾接受,數量和占據時間長了,觀眾對影視劇和廣告恐怕都沒什么好感。
會員制與廣告之間的關系問題,也值得注意。一般來說,觀眾開通會員,就是為了不看廣告,如果會員還得看廣告,恐怕在新的規(guī)則形成之前觀眾是難以接受的。
盡量保持觀眾感受和廣告營收的平衡,是一門學問。一方面,需要了解觀眾的喜好,讓廣告成為影視劇熱播的“催化劑”,而不是讓廣告干擾影視劇的口碑;另一方面,廣告收入固然重要,但也不能鉆到“錢眼兒”里,更不是什么樣的廣告都能往里塞。
其實,要把握好這個度,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則,就是始終保持對觀眾的尊重和誠意。一部影視劇是否最終受歡迎,不是導演、演員等主創(chuàng)說了算,而是觀眾說了算。如今的觀眾越來越聰明,他們知道一部影視劇是否是誠摯之作,也不難看出自己在影視劇制作方、播出方眼中,到底是平等交流的朋友,還是被收割的“韭菜”。
與其增加令人不悅的廣告,不如多策劃一些與影視劇相關的營銷活動,比如與觀眾加強互動,讓觀眾通過多元渠道來表達意見,乃至讓觀眾成為影視作品的“自來水”,實現雙方的有效互動和互信。種種舉措,并非一成不變,可根據創(chuàng)作規(guī)律和市場規(guī)律來靈活應對。